十三水

学生工作

学工动态

当前位置: 十三水 -> 学生工作 -> 学工动态 -> 正文

暑期社会实践 ⑫|“访漳岩文化胜迹,弘中华传统遗风”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:千年瓦子街寻文脉,丘氏祠堂溯家风

(发布日期:2025-08-09 点击数:7)

8月5日上午,福州大学“访漳岩文化胜迹,弘中华传统遗风”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,围绕瓦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与丘氏宗祠开展调研活动。

探千年古街,悟红色客韵

瓦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上杭城区汀江北岸,素有“客家第一街”之称,是上杭千年文脉与客家精神交融的典范,亦是红色记忆的见证。

实践队从城区人民路瓦子街入口进入街区,先后参观了《时雨记》碑、太忠庙、流芳牌坊、华喦雕像、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文庙(孔庙)和丘氏总祠(丘逢甲师范传习所)等文物古迹。

《时雨记》碑为明代王阳明所撰,寄寓“施仁政于民,如雨润万物”的治世理想。1517年的那场及时雨,不仅滋润了上杭大地,更让客家人将“知行合一”的哲学融入血脉。

太忠庙原为供奉“安史之乱”时死守睢阳的忠烈名臣张巡。1929年9月下旬红四军攻克“铁上杭”后,朱德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,为古田会议奠定关键基础。

流芳牌坊源于明代明武宗表彰吴湘父子在科第功名上的建树而建造。这座石坊不仅是功名纪念碑,更是漂泊在外的客家人留给后裔的精神路标。

华嵒是兼善诗、书、画的清代杰出绘画家,被誉为“三绝”之才。他大胆突破当时画坛上泥古不化的积习,注重师法造化,观察生活细节,从中汲取创作素材。代表作有《海棠禽免图》《疏树归林图》《句古双栖图》等。

上杭文庙始建于1223年,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文庙,这里不仅供奉着至圣先师,更珍藏着“耕读传家”的客家精神。目前文庙正在举办杭台客家家训文化书画展,里面有着来自两岸同胞客家家训里的共同记忆。

探访丘氏祠堂,触摸家国脉络

“丘氏总祠”早年为海内外丘氏裔孙纪念客家丘氏开基始祖丘三五郎的宗祠,是最具特色的客家古建筑之一。其高耸的牌坊、精巧的木雕、严谨的布局,无不诉说着客家人崇文重教、耕读传家的精神内核。

总祠正厅的古墙上,镌刻着代代相传的廉洁家训。“孝悌为本,锡类推恩”,重人伦而传仁心;“礼仪立身,君子之修”,厚风俗而励德行;“禁绝非为,善恶有别”,训子弟而守正道;“俭可助廉,勤能补拙”,尚勤俭而养清风。这些凝聚着家族智慧的训言,既含修身之要,更藏奉公之道,如春雨润物,滋养着丘氏后人的家国情怀。

走进丘氏总祠内的崇德尚廉文化教育基地,这里既有丘氏先贤“居官必廉” 的典故,也融入了新时代廉洁理念。从“俭可助廉”的古训到当下的廉洁准则,从先贤刚正谏言的故事到现代清风正气的倡导,古今呼应间,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好家风不仅是家族的根,更是社会清风的源。

此次走访上杭瓦子街与丘氏总祠,从《时雨记》碑的治世理想、太忠庙的红色记忆、流芳牌坊的精神传承,到华嵒的艺术创新、文庙的耕读文化,再到丘氏总祠的廉洁家训与古今廉洁理念的交融,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深厚脉络。这不仅让大家对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更鲜活的认知,更坚定了作为实践队成员传承优秀传统、赓续红色血脉、弘扬时代新风的使命与热忱。